
俄乌战争“和平谈判”的停滞
目前,俄乌战争的“和平谈判”几乎已经陷入停摆。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信满满,声称自己已经说服普京与泽连斯基直接会面谈判。但他很快就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场“打脸”——拉夫罗夫表示普京的确已经“随时准备好”,却并没有任何与泽连斯基会面的计划。这一表态无疑意味着,俄乌之间的和谈依旧遥遥无期。普京始终不肯妥协,而最着急的显然不是特朗普。 从美国的角度看,拜登已经通过安排贝莱德集团接管乌克兰国有企业,收回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而特朗普则强行染指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将美国内部的政治与利益博弈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同于拜登,特朗普并不愿意战争继续延长,因为如今的乌克兰几乎成了一个“无底洞”。只要战争继续,美国就不得不不断投入援助,但乌克兰几乎已经没有更多资源可以供出卖,意味着美国支援得越多,亏损也会越大。
欧洲的两难处境 相比之下,欧洲显得更加纠结。倘若继续打下去,特朗普已经明确表态不会再提供支持,那么剩下的负担将由欧洲单独承担。面对俄罗斯,能否撑得住尚不可知,但乌克兰“榨干”欧洲几乎已是必然。而若是不再继续支持乌克兰,以当前战场的颓势来看,俄罗斯很可能将战线推到欧盟的家门口。欧洲此刻就像“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无论选择哪一步都代价巨大。 欧盟内部在是否继续支援的问题上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甚至直接呛声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既然法国如此强硬,那就应该让马克龙亲自戴上头盔上前线。法国和德国虽然都主张援乌,但实际分歧很大:法国口号喊得最响,实际援助却不及德国的零头;而德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却眼看法国获得了不少政治红利。各国心怀鬼胎,导致欧盟在战略上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最终能否由特朗普等外部因素来“拍板”,仍是未知数。 德国的军事动作与“战时内阁” 不过,德国似乎已表现出更激进的态度。8月27日,德国内阁批准成立德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理直接领导,涵盖国防、财政、外交等9个关键部门的最高负责人。从结构上看,这更像是一个“战时内阁”。官方虽然强调其作用是处理安全信息、组织战略演习,但它直接取代了联邦安全内阁和联邦安全委员会,权力高度集中,令外界联想到二战前的德国。 同日,德国内阁还通过了《兵役制度改革法案》。根据计划,自2026年起,所有德国年轻人将收到服役能力调查问卷;而自2027年7月起,即便不愿服役的德国男性也必须接受强制体检。一旦爆发战争,18至60岁的男性都有可能被强制服役。如今德国现役军人为18.2万人,预备役4.9万人。国防部的计划是将现役扩充至26万人,预备役扩大至20万人。这意味着,一旦与俄罗斯直接冲突,德国将恢复大规模征兵制度。 德国的野心与现实
战后的德国长期受到限制,军事力量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匹配。但正如历史规律所示,当经济高速发展,军事扩张的需求往往会随之而来。俄乌战争,某种意义上,正给了德国一个契机。在欧洲军事影响力日渐衰退的背景下,其他国家或许已经顾不上担忧德国是否会“梦回德三”,反而乐见德国承担更多军工生产任务。
然而,德国的考量不仅仅是军事层面。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德国经济因能源脱钩而持续下滑。2023年GDP下降0.3%,2024年又降0.2%,今年或将陷入零增长。北溪管道被切断,加之欧美对俄制裁不断,使德国失去了廉价能源供应,叠加美国的关税政策,德国工业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之一,就是将压力向外引导,而军事扩军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德国的欧洲雄心 尽管德国大概率不会再度走向“德三”的老路,它既没有那个能力,也缺乏重演旧梦的野心。但德国显然想在欧洲内部改写地位,取代法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俄乌问题上喊得最响,但实际贡献微弱,甚至援乌规模还不如远在太平洋的日本。在德国看来,法国早已失去了作为“欧洲领袖”的资格,也不能凭借二战遗留的历史优势压制德国一辈子。 因此,俄乌战争不仅是一场区域冲突,对德国而言更是重新确立欧洲话语权的历史机遇。至于它最终能走到哪一步,还要看德国如何平衡军事扩张与经济困境,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能否接受一个更加强势的柏林。
发布于:天津市
炒股杠杆app,股票配资10倍,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