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九月中州,秋风送爽,黄河岸畔再次回荡起文明溯源的强音。为何说黄河与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9月18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着世界大河中最为伟大的塑造平原的能力;黄河——黄土高原——黄河冲积大平原三位一体,不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而且受惠于东亚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刘海旺指出,早在距今8000年前,以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先民,就开始定居并琢磨石器、制陶、农作、饲养家畜,发明独创了乐器骨笛、绿松石饰件等领先时代的丰富多彩文化,一个包括现在整个河南的“早期中国文化圈”萌生。距今6000年前后,以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先民,精心营造出了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超大房子”,以在陶器上描绘绚丽的花卉、星辰等缤纷图画为特色文化,其影响范围遍及当今大半个中国,形成了“文化上的最早中国”,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距今4000年前后,在融入了众多周边区域文化之后,在“天地之中”的河洛之间,终于诞生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夏文化,即“最早的中国”。从此,“中国”及其历代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黄河安澜是中华先民长期汇聚于黄河流域的基础。先秦时期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流和湖泊,至公元6世纪,仍有大小湖泊近200个;纵横交错的水系为栖息在流域内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食物。据文献确切记录,西汉晚期全国有8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历史记载和考古成果都表明,黄河流域从上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聚居的美好家园。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刘海旺认为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凝聚国家认同的精神长河。
本次活动通过深入解读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旨在推动公众更加深刻地认识黄河在涵育华夏文明、塑造民族精神中的不朽地位,激励全社会共同为“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持续努力。
炒股杠杆app,股票配资10倍,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