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这是要玩真的了?
毕竟在线下餐饮这个赛道上,美团一家独大太久了,就连京东那么有钱都没掀起什么大浪花。现在高德杀进来,凭什么?
9月10日,阿里选择在公司第26个生日这天放了个大招。不是什么新功能升级,而是直接砸了11.5亿现金补贴,要做“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高德扫街榜。
1.流量富矿终于要变现了
先看看高德手里到底有什么牌。
1.86亿的日活用户,这个数字可不是开玩笑的。每天超过1.2亿人次在高德搜生活服务,导航到1300万个目的地,日导航里程超过15亿公里。
这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有1.2亿人在高德上问:“附近哪家火锅好吃?”然后真的开车过去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都是真实行为数据。
不像某些平台上刷出来的好评,高德的数据是用户真金白银跑出来的。那家珠海蒸汽海鲜,有人开车上百公里专程去吃;顺德街角的早茶店,本地人一个月去了27次。这种“用脚投票”的数据,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
高德CEO郭宁说得很直白:“没有商业干预,没有流量加权,也没有人为排名。”听起来像是在暗讽谁,你懂的。
2.真实vs流量,这场仗早该打了
说到榜单,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大众点评的必吃榜。
但现在的问题是,太多水军和营销号把这水搅浑了。好的餐厅不一定能上榜,会包装会刷评的倒是排得很靠前。普通消费者越来越不知道该信谁的。
高德扫街榜想做的,就是重建这套信用体系。
用什么重建?用最朴素的逻辑——人往哪里去,哪里就是好地方。
目前已经有160万商家上榜了,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近5万个景区。还搞了专程前往榜、回头客榜、本地人爱去榜这些细分榜单。
这招其实挺聪明的。与其跟别人比谁的评价更权威,不如换个赛道,比谁的数据更真实。
3.阿里的本地生活野心
别忘了,高德背后站着整个阿里系。
淘宝闪购4个月时间做到日单8000万,峰值1.2亿单;饿了么虽然起步比美团早,但一直被压着打;口碑试了好几次都没起来。现在,阿里终于决定集中火力了。
高德扫街榜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戏是外卖+到店的完整闭环。
想想看这个组合拳有多狠:
高德负责引流和种草,让用户发现好店
淘宝闪购解决外卖需求,满足即时性消费
饿了么提供配送服务,确保履约体验
支付宝打通支付和会员体系
这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性作战。美团再强,面对这种全方位的围攻,压力肯定不小。
4.11.5亿砸下去,到底值不值?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这钱能砸出什么效果。
2亿打车券、9.5亿消费券,还有5000万次精准曝光机会给那些不会包装的小店。看起来很诱人,但用户会买账吗?
关键还是看体验。如果高德真能帮用户找到那些“开车一百公里都要去”的宝藏小店,而不是那些刷出来的网红店,那这钱就没白花。
更重要的是,阿里这次的决心不一样了。
一位接近高德的人士透露,阿里管理层准备了一笔“花不完”的预算。这话听着就霸气,毕竟前几年阿里在本地生活这块确实有点佛系,总是慢半拍。
5.这场仗,远比想象中复杂
表面上看,这是高德vs大众点评的榜单之争。
实际上,这是阿里vs美团的生态之战。美团有外卖+到店+出行+酒旅的完整生态,阿里现在要用淘宝闪购+高德+饿了么+飞猪来对抗。
胜负关键在于用户习惯。
美团用了十几年时间培养用户“想吃什么就打开美团”的习惯,这个护城河不是一朝一夕能填平的。高德要想成功,必须在某个场景下做到不可替代。
比如,当用户出门旅游需要导航时,顺便帮他们发现当地美食;当用户在陌生城市时,基于位置推荐最地道的本地店。这些场景,确实是高德的天然优势。
写在最后
说到底,这场仗打的不是钱,而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理解。
高德打得是“真实”这张牌——真实的行为数据,真实的用户选择,真实的消费体验。在一个被刷评和营销包围的市场里,这确实是个差异化的切入点。
11.5亿砸下去能砸出什么结果?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本地生活这个赛道终于又有好戏看了。
对用户来说,这当然是好事。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享受到的服务就越好,补贴就越多。至于最后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更懂用户的心了。
炒股杠杆app,股票配资10倍,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