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斯加会谈结束不到一周,普京表面上似乎迈出了一步,实则在这场博弈中布下三道障碍:一是质疑泽连斯基的总统合法性,二是要求对顿巴斯的全面撤军,三是推动以五常为核心的新安全架构的架构性安排。这三道门槛像并行的棋路,彼此互为牵制,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在不停拉扯着谈判的节奏与底线。 在这场谈判的博弈里,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埋下的险阱。参考消息在8月22日的报道中写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俄总统再次强调愿意举行会晤,甚至包括与泽连斯基的对话。这种表态表面上看似示好,实则为后续谈判埋下更深层的条件。
从外表看,拉夫罗夫的说法与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几天前的表态极为相似。莱维特曾对媒体信誓旦旦地宣布:“是的,普京承诺将在未来两周内会面泽连斯基。”但紧接着,拉夫罗夫补充的一段警告则揭示了真正的底线——“前提是所有需要最高层考虑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专家和部长们会提出适当建议。”这句话像一道隐形的分割线,将表态的口径与实际可行性拉开了距离。 普京团队抛出的问题直指基辅政府的核心:泽连斯基还有权签署一份正式的协议吗?俄罗斯官员透露,他们担心如果泽连斯基真的签字,未来的乌克兰领导人也可能以“总统任期已过”为由去推翻这份文件。也就是说,协议的有效性并不仅取决于签署者的当下姿态,更关乎未来政权的合法性与延续性。 这招极其刁钻,原因在于泽连斯基的任期原本应在2024年5月到期,但战争状态导致大选无法举行。基辅方面坚持他仍然是合法总统的说法,但莫斯科此刻却故意以“担忧”的态度对待这一点,借此模糊对方对未来政治变局的预期,以争取议题上的有利时机。 拉夫罗夫把问题推向更深的核心:“乌方呼吁俄乌领导人会晤,只是想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表现出所谓的建设性,并用这种方式替代对危机的认真、艰苦、寻求可持续性地解决的努力。”这句话把对话的动机揭示得更加直白,显示俄方并不把会谈视为真正的持久性解决,而是将其用作提升谈判筹码的手段。
这番话彻底暴露了俄方的真实态度:他们把泽连斯基的姿态视作是一场秀,而不是对危机本质的诚恳回应。这种判断背后,透露的是对基辅政治表象的怀疑,以及对议题实质性解决路径的冷淡。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也披露了普京在阿拉斯加会谈中提出的四项停火条件。第一条是乌克兰军队必须从顿巴斯地区全部撤出,否则冲突不会停止。作为交换,俄军可以冻结目前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两地的交战接触线,并且愿意在哈尔科夫、苏梅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控制的小部分乌克兰领土上作出让步,以换取顿巴斯的完全控制权。 第二条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这个问题在现实层面已经有了定论,特朗普本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获准加入北约。”这意味着在西方安全框架中的位置被改写,与此同时也为谈判中的其他条款提供了某种背景。 第三条是俄方不接受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境内部署地面维和部队。拉夫罗夫强调:“外国军队出现在乌克兰领土上是俄罗斯无法接受的。”这也将外部部署武力的可能性排除在对话之外,进一步把解决危机的路径对内聚焦。 第四条是建立基于2022年伊斯坦布尔草案的乌克兰安全保障体系,乌克兰必须永久中立,由联合国五常提供担保,其中包括中国与俄罗斯。换言之,这是一种以大国参与为前提的长期安全安排,要求乌克兰在地缘与政治定位上保持中立,避免成为大国对抗的前线。 泽连斯基随即表示,他不接受最关键的第一条。乌方拒绝从顿巴斯撤军,因为顿巴斯关乎乌克兰国家的生存,是乌军最强大的防御线所在。这个地区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着乌克兰对外安全的底线,也是谈判桌上最核心、也是最难让步的部分。 这里有一个残酷的战场现实:顿巴斯地区乌军经过近十年的坚固工事体系,形成了阻挡俄军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方向纵深推进的唯一屏障。若放弃这里,乌克兰的广大纵深区域将出现无防线的脆弱态势,极易被对手压缩与渗透。然而普京的态度却非常清晰:要么乌克兰割让部分领土,要么继续这场没有尽头的战争。
发布于:天津市
炒股杠杆app,股票配资10倍,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